央行试点取消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资管机构早已使用内部评级,境外机构期待投资者付费换来“精准评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植 上海报道
“在8月11日央行决议试点撤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对象刊行环节信誉评级的要求后,公司高层连夜举办会议讨论应对步伐。但整体而言,这项新政对我们信誉债投资生意业务的影响不年夜。”8月12日,一家书托公司资产设置装备摆设部卖力人向记者泄漏。
究其缘故原由,一是跟着信誉风险增长,公司已年夜幅减少信誉债设置装备摆设,转而增长利率债(国债)与短期单子避险;二是公司很早注意到信誉债市场存在信誉评级虚高等问题,所有的信誉债投资生意业务决议计划均依据公司内部评级开展,不再依附外部信誉评级。

相比而言,不少企业则担忧央行上述新政或将导致发债难度增长。
一家江浙地域中等范围制作企业财政总监向记者直言,相比年夜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即便不引入外部信誉评级,也能得到较高债券认购额与较低发债利率;他们则将外部信誉评级视为紧张的发债增信步伐。现在他分外担忧在央行新政冲击下,即便企业引入信誉评级,但投资机构不再“看重”相关信誉评级结论,就会呈现“赔了夫人又折兵”状态——企业既增长了信誉评级支出,却没能低落发债融资本钱。
记者多方相识到,央行决议试点撤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对象刊行环节信誉评级,也对境外投资机构设置装备摆设信誉债组成必定的冲击。
一家欧洲年夜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泄漏,他们内部对设置装备摆设境内企业发债设定明白的准入门槛——即这些债券必需拥有权势巨子机构提供的信誉评级申报。若企业发债没能引入信誉评级,则可能被挡在投资领域之外。
他们担忧的是,境内信誉评级机构的评级申报仍短缺风险事先预警才能,导致他们无法宁神设置装备摆设。
资管机构淡定应对“探因”
上述信托公司资产设置装备摆设部主管坦言,对付央行试点撤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对象刊行环节信誉评级的要求,市场早有预期。
客岁12月中旬,央行组织召开信誉评级行业成长漫谈会,明白指出当前评级行业存在评级虚高、区分度不敷、事前预警功效偏弱等问题,制约了中国债券市场高质量成长。
“究其缘故原由,是此前高评级的永煤债突然曝出兑付违约,对债券市场投资信念组成伟大冲击。这起债券风险变乱充足凸显债券市场信誉评级虚高、评级机构事前风险预警本能机能严重不敷等问题。”他奉告记者。
随之而来的,是相关部分很快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步伐。
本年3月,银行间市场生意业务商协会对债务融资对象评级机制做出重年夜调整,即在报告环节,不强制要求企业提供相关信誉评级申报及跟踪评级支配作为报告资料要件;在刊行环节,撤消债项评级申报强制表露要求,仅保存企业整体评级申报表露要求。
在这位信托公司资产设置装备摆设部主管看来,这次央行试点撤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对象刊行环节信誉评级的要求,也是对上述步伐切实其实认与弥补。
“鉴于海内信誉评级行业广泛存在的评级虚高、区分度不敷、事前预警功效偏弱等问题,我们内部很早对信誉债投资生意业务决议计划机制做了年夜幅调整。”他向记者直言。
他直言,他地点的信托公司已形成相对行之有用的事先风险预警机制,令生意业务部分无需依附外部信誉评级。通常环境下,一家企业呈现债务兑付违约前,都邑呈现不少财政状态恶化迹象,好比企业年夜幅抛售资产套现,非标资产、租赁资产接踵呈现违约诉讼,部门投资机构开端抛售债券避险;当这类迹象呈现,风控部分会实时提示生意业务部分必需高度注意相关信誉债违约风险。
记者相识到,寄托内部评级开展信誉债投资生意业务,已成为浩繁投资机构的“共鸣”。浩繁年夜型资管机构除了搭建自力的信评团队、完美的信誉品级系统与重点行业模子,还依据分歧的内部评级,对分歧信誉债设定差别化的风控治理要求,不再寄托外部信誉评级。
一位海内年夜型私募债券生意业务员向记者直言,央行这次试点撤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对象刊行环节信誉评级的要求,可能对投资机构设置装备摆设新债组成不小的影响。详细而言,以往投资机构会经由过程外部信誉评级获取发债企业财政数据,并将这些财政数据纳入内部设定的行业模子或评级模子,作为是否投资新债的主要根据。若将来企业决议发债环节不引入信誉评级,投资机构投研团队拿不到相关财政数据,就很可能直接将相关债券剔除出资产池,导致投资机遇错失。
但他发现,8月12日多家银行券商投行债券承销部分突然繁忙起来,打来多个德律风约请他加入刊行路演运动,盘算经由过程面临面沟通,让投资机构熟悉到相关信誉债的投资代价。
“债券承销部分突然间承担着给企业发债增信的脚色,令我们也挺不测。”他直言。
境外资源等待投资者付费换来“精准评级”
央行试点撤消企业债刊行环节信誉评级要求,同样悄然影响着境外投资机构对境内信誉债的设置装备摆设措施。
8月4日,中间结算公司宣布的7月份债券托管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本年7月尾,境外投资机构设置装备摆设境内企业债与信贷资产支撑证券的范围分离到达107.81亿元与418.91亿元。
一位券商债券阐发师向记者指出,若越来越多企业在发债环节撤消信誉评级,则会影响境外投资机构的设置装备摆设热心。
上述欧洲年夜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直言,今朝他们已暂缓信誉债设置装备摆设措施,先察看企业在发债环节是否引入信誉评级。
“若发债企业不引入信誉评级,我们则倾向向评级机构采购评级申报,作为投资决议计划的紧张根据。”他直言。令他比拟担忧的是,信誉评级机构可否真正做好风险事先预警职责,令投资机构付费变得“物有所值”。
他直言,此前他们曾向境内评级机构采购时,发现评级机构年夜多逢迎债券刊行人的“意愿”,相关评级申报存在评级虚高、信誉评级调整不实时、风险事前预警才能不强等问题,导致总部投资委员会一度对这类评级机构诚信度持狐疑立场,将人平易近币债券投资领域严厉设定在利率债与政策性金融债。
“我们愿望近期中国相关部分一系列监管步伐能加速信誉评级财产由监管驱动向市场驱动改变,经由过程搀扶投资者付费模式,令信誉评级机构能站在投资者态度,赐与精准客观的债券评级,从而推进环球资源加速对境内企业发债的设置装备摆设措施。”这位欧洲年夜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指出。
(作者:陈植 编纂: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