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与学习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焦点精力与进修传统文化的基本目标
如今,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异常、异常紧张的问题。
有人问:学传统文化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
也有人问:传统文化的册本浩如烟海,一生都读不完,怎么动手去学呢。
要办理这些问题,我们必需起首弄明确一个基本的、也是至关紧张的问题,那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焦点精力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道、儒、佛三家,我们就以这三家为主,给年夜家说明贯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的焦点精力是什么。
我们颠末深刻研讨与实证修行,终极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焦点精力是教人晋升性命境界,终极到达天人合一。
性命晋升八年夜阶梯
综合中国传统文化各年夜经典的阐述,可归纳综合出:性命晋升的阶梯年夜致分为八层:小人-庸人-士人-正人-圣人-贤人-至人-真人。
分外阐明:
1、“一者备”是指“五行对应的五德——仁义礼智信”,具备了此中一“德”;余者类推。
2、“真人、至人、贤人、圣人”根据于《黄帝内经》,“贤人、圣人、正人、士人、庸人”源于孔子“五仪”说;“小人”也源于孔子学说。
3、“能量指数”起源于西方有名生理学家霍金斯发现的“人类意识能量层级图谱”。4、能量、道德与社会阶级的对应,是一样平常环境;有许多分外的环境,缘故原由深奥,难以涵盖。请不要对本表中的扼要笔墨抠字眼而草率批驳,欲具体相识本表的内在,请详浏览作者的其它相关文章……
5、超越“真人”以上,还可能有许多许多性命,无可名状;低于“小人”以下还有犯人、非人(畜生、禽兽不如、“恶鬼”等)
“圣人-贤人-至人-真人”的出处
“圣人-贤人-至人-真人”的说法,起源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主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之一。中国道家也被称为“黄老之学”,其主要经典是《黄帝内经》和《老子》(即《道德经》)。
《黄帝内经》开篇的《上古无邪论》就讲到——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寰宇,把握阴阳,呼吸精气,自力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寰宇,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季,逝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寰宇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贤人者,处寰宇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惟之患,以恬愉为务,以得意为功,形体不敝,精力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圣人者,轨则寰宇,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离四季,将从上古条约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黄帝内经》这一段话异常简练清楚明了地奉告人们,人的性命可以赓续晋升、升华,末了酿成更好的、更高档的性命——圣人-贤人-至人-真人。
有人说,成为“圣人、贤人、至人、真人”有什么利益啊。许多人认为“圣贤”都是道德崇高却生涯困难的,实在,这不是真相。《黄帝内经》讲出了这四种境界的人有相称年夜的、乃至是超常的利益。
圣人可以“益寿而有极时”,便是说少病乃至没病,延缓朽迈、延伸寿命,寿命跨越一样平常的人,极其长寿。
“贤人”比“圣人”更好,“形体不敝,精力不散,亦可以百数”,寿命可达数百年,并且身材不会朽迈,精力不会狼藉,固然会离世,倒是“无疾而终”的。这是贤人的极年夜利益。靠近于“永生不老”了。
“至人”就更好了。“积精全神,游行寰宇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也便是说,“至人”不只康健长寿,并且能“游行寰宇之间,视听八达之外”,用当代话来说,便是有“特异功效”,有千里眼、顺风耳的功效——视听八达之外,还有穿越时空、飞天遁地的功效——游行寰宇之间……
“真人”就更弗成思议了——“提挈寰宇,把握阴阳,呼吸精气,自力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寰宇,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便是说,“真人”可到达真正的永生不老、天人合一——“寿敝寰宇,无有终时”,与寰宇同寿。“真人”的状况极其超常(提挈寰宇,把握阴阳,呼吸精气,自力守神,肌肉若一)。真人不受寰宇的制约,他可以将寰宇提在手中,将阴阳握在手中,他呼吸宇宙中的精气,他的精力与肌肉合一,形体不会衰败……注意,上面说的“至人”到达的是“游行于寰宇之间”,而“真人”则是“提挈寰宇”,便是说,他已经超出寰宇的规模,不受寰宇的制约了。
《黄帝内经》讲到最高境界的性命是“真人”,年夜家想一想,宇宙中还有没有比“真人”更高境界的性命呢……
老子的《道德经》虽没直接讲到“真人”这个词,但历代道家修炼,都把“真人”作为修炼的终极寻求,“真人”等于终极“得道”者。后来,人们就把“真人”作为对修道者的尊称了,好比“张真人”、“李真人”等。
“小人-庸人-士人-正人-圣人-贤人”的出处
“小人-庸人-士人-正人-圣人-贤人”的说法,最早由孔子体系地说出来。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开创人,他在《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中说:“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正人、有圣人、有贤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孔子在其他许多处所,都提出过“小人”的观点,与“正人”相对。
由以上可见,儒家寻求的最高境界是“贤人”,其次是“圣人”,儒家的终极目的便是造就“圣贤”。
我们联合《黄帝内经》来看,就会发现,儒家寻求成绩的“圣人-贤人”也在道家的寻求序列中,只不外,道家寻求的性命条理更高,在“贤人”之上还有“至人-真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家终极可归为道家。以是,中国历代有“外儒内道”之说,道家与儒家实为一体。
从这里也可看出,中国古代的经典之间,各家之间,不只内涵精力是相通的,连根本观点都是贯通的。我们最喜欢讲“通识”,即贯通的学问。年夜家可以看到,黄老之学(道家)和孔孟儒家实在是相通的。
佛家的“觉者”与道家的“真人”
佛家寻求的最高境界是“觉者”(音译即为“佛”或“佛陀”)。
“觉者”是觉醒了的人,是年夜智年夜慧的高档性命,是达到“彼岸”的超常性命。
美国生理学家霍金斯颠末数十万次的试验测定,发现了“人类意识能量层级图谱”,此中,老子、释迦牟尼佛和耶稣都到达今朝可测能量的峰值指数——1000。具体内容请浏览霍金斯的有关著作。
可见,“觉者”与“真人”,都是性命的极高境界。
在性命晋升的寻求上,佛家与道家是相通的,只不外各自的修炼办法有所分歧罢了。
学传统文化的基本目标是晋升性命
综上所述,学传统文化的基本目标,便是为了晋升性命境界,沿着“小人-庸人-士人-正人-圣人-贤人-至人-真人”的阶梯,赓续往上晋升。
好勤学习传统文化吧,从通俗人,到成为士人、正人,再成为圣人,然后就有机遇成为贤人;再继续尽力,则有机遇找到“上天”的梯子,未来会成为“至人、真人”,成为更高档的性命。至心祝福年夜家有如许的缘分和荣幸啊。
至此,我们进修传统文化终于有了一个明白的目的和偏向了。
时下人们都说做人要有“妄想”,那么,就请年夜家把“圣人-贤人-至人-真人”作为我们的妄想吧。
比起寻求财富过亿,寻求做个上市公司,寻求做个五百强企业等妄想,这个“妄想”是不是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寻求。
一路来晋升性命吧。一路来找到“上天”的梯子。
附带阐明:传统经典的可托性
有人以为《黄帝内经》的阐述是想象出来的,是诬捏的……
实在这种概念没有任何理由。
我们不想具体回嘴如许的概念。我们只必要思虑一点就足够了:年夜家知道,前人写字、写书可不像当代人那么容易,纸、笔、电脑多的是,一个没若干文化的当代人都能随意马虎在收集上颁发作品……前人的字和书年夜都是写在皮革上、骨头上、铜器上、竹简上、丝绸上的,写字、写书长短常贵重的,那么年夜家想一想,是不是只有最最紧张的笔墨,才会记录下来。年夜家试想一下,谁会那么无聊,把不真实的、想像的话,消耗那么年夜的力气写下来、并且还一代一代传给后人呢。。并且还有一点,前人写书可不像如今写书是为了颁发,为了出名或为了挣稿费,古代没有稿费,也不克不及随意颁发,由于在竹简上写一本书长短常消耗的事,是以,前人写书年夜都是写给谁看的。——是写给本身的后代、本身的子女看的。那么年夜家想一想,作为父亲,你会随意写一些不真实的话诱骗本身的后代吗。。
确定——不会。
实在只要深思一下就知道,固然当代人不信任神奇的器械,可是古代人用笔墨、文布告载下来的器械,那必定是最贵重的器械。必定是最值得思虑的器械。必定是最值得信仰的器械。尤其是许多书历经战火得以保留的书,假如不贵重,谁会去掩护这些文书呢。
是以,“至人、真人”、“永生不老”等说法,固然当代听起来很神奇,可是却必定是古代人以为很紧张的器械,是本身真实见证、切身实践过的器械,才会如斯操心地记载下来、保留下来,并留传给本身的子女。
以古观今,那么,在当代社会,对付神奇的器械、气功的器械、修炼的器械,无论本身以为何等弗成信任或弗成思议,好比对付成为“真人”,对付“修道”,对付“逆生长”和“永生不老”等等,我们都不要随意马虎否认。
这些精髓文化既然传播了几千年,那必定是最有代价的器械,那必定超出人类的财富和名利。许多器械对付性命境界的升华来说,都是次一等的。
不管别人想不想,你想不想“提挈寰宇,把握阴阳,呼吸精气,自力守神……”呢。如许活得多美妙啊。
吴越
修订于2018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