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还是英语。人类文明的终极选择
|差点完蛋的汉字
中国的汉字从来源算起,有7000多年的汗青。这是一件很值得我们自豪的工作,不外便是这么一个让我们自豪的笔墨,在一百多年前差点就跪了

清末平易近初的中国,照样一个后进的古代国度,被一群早早跨入当代国度门槛的西方列强揍得满地找牙,狐疑人生。
中国人开端反思本身,为什么就后进了。
这是我们平易近族坚韧的一壁,固然被揍得满地找牙,然则总有人不废弃翻盘的愿望。而要翻盘,起首就要反思。
然则有个问题,反思这个事,一不当心就会过犹不及,尤其是在输得分外惨的时刻。
在其时看来,我们和西方的差距已经年夜到令人失望的田地。
这是1908年的纽约:
这是同时期的北京:
没错,便是这么失望
以是其时的反思有一种以为整个中汉文明都已经后进的倾向。
而汉字,也被包含在内。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九世纪初,中国就呈现了汉字拉丁化活动
这个活动假想以拉丁字母取代汉字,终极破除汉字。将汉字改革为字母笔墨。
改成什么样呢,就改成下面这个样子:
有名学者钱玄同写于1922年的《注音字母与当代国音》一文交卸了这种立场发生的源起。:
1894年,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造政治、遍及教育,不敷以自存于天下。然则提到遍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产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
要办理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弗成。
这便是汉字拉丁化活动的一个紧张的逻辑:
汉字太难学,导致中国文盲率太高,国度就后进,以是要改成简单的拉丁笔墨
这个逻辑也不是没有事理。拉丁笔墨20多个字母就搞定了,看起来确切很容易。中国的文盲率确切也很高,汉字学起来一笔一划,令人头疼。
于是就有了汉字拉丁化活动,然则往返扑腾了几回后,终极照样遗(幸)憾(运)的失败了。
看起来“陈腐老旧”的汉字太顽固,“高效先进”的字母笔墨无法撼动。
后来真正实现中华平易近族年夜范围脱盲的,是简体字。并且中汉文明海纳百川,拉丁文居然也在汉字体系里派上了用处,新中国研讨出了利用拉丁文的汉语拼音。
简体字+汉语拼音,成为了脱盲年夜杀器
新中国成立仅仅用了15年,全国15岁以上的文盲率就从80%降落到了52%,到了2000年,拥有13亿生齿的中国的文盲率已经降落到6.72%。
在汉字的赞助下,中国拥有了数亿脱盲的劳动听口,为接入当代工业体系做好了需要的预备
固然后来汉字拉丁化(拼音化)的潮水时有重复,然则总体来说,扛过了清末平易近初存亡生死,汉字算是逃过溺死之灾活了下来,而且活着界上和字母笔墨坐到了统一张桌子前。
|字母的软肋
当今天下,汉字、彝文、东巴文、格巴文、水书等笔墨被归为表意笔墨,其他年夜部门笔墨为表音笔墨。
可以预感在相称长的一段光阴内,这个天下会出现表意笔墨和表音笔墨历久共存的场合排场。
汉语和英语则是这两类语言体系的代表。
那么问题来了,汉语和英语,哪种语言更优秀。
一样平常我们讨论这类问题,会获得一个和稀泥的谜底,两种语言各有优毛病巴拉巴拉。
然而我不喜欢如许的和稀泥式谜底
总有个强弱嘛,弗成能那么凑巧就恰好五五开,对吧。
有,由于资本总会向强者倾斜,上风会跟着光阴累积,光阴一长,就会呈现马太效应:强者通吃。
也便是说,假如我们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瞻望,整个文明终极只保存一个语言体系才是最合理的。
纸面上比拟起来,宛如是各有所长,也不容易量化阐发去具体打分。
那怎么比呢。
实在哪个语言更强,并不是看谁的纸面上风多,而是看谁的上风更症结。
对付人类文明来说,最症结的尺度是什么
准确。柔美。逻辑。
都不是。
人类文明在爆发式的成长,而语言,是整个文明的载体。语言要去承载不绝扩张的文明。
什么意思呢。
文明的成长总会造出许多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必要语言去表示。
拉丁文来源于3000多年前(英语形成于公元7世纪左右),汉字来源于7000多年前。
几千年前语言笔墨体系要承载当下和将来爆炸式的文明成长,你说压力年夜不年夜。
以是对付语言来说,准确不准确,柔美不柔美,不是首要斟酌的尺度。
你起首得可以或许把器械描写出来,再去谈其他的。别等文明成长到某个阶段的时刻,你突然没词了,这才是要命的
以是评价语言强弱的最症结的尺度只要一条:
扩大性
那么这些古老的语言怎么来面临信息爆炸呢。
英文的根本单元是单词,以是英语的方法是造新词
你出一个新器械,我造一个新词出来与之应对。
以是我们看到英语的词汇量一直在跟着光阴的推移而扩充,如今每年至少以850个左右新词的速率增长。
莎士比亚期间英语总的词汇量是14万左右。
如今的英语假如将各学科的术语和鄙谚方言也包含在内,那么总词汇量已远远超越200万个。
今朝最长的单词是由45个字母构成的,你们领会一下
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尘肺病)
跟着当代文明的爆发式成长,英语单词数目险些因此指数级的速率在增长。
如许就呈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场合排场:
莎士比亚的词汇量是1.5万到2万左右,在他的谁人期间,他的词汇量占整个英语词汇量的百分之十以上。
毫无疑问是年夜文豪了
然则同样的词汇量,拿到当代的英语系统来看,只占整个英语词汇量的不到百分之一
当代通俗英国人的词汇量程度年夜概能到达4万左右。莎士比亚还不如当代通俗人的一半,半个文盲的程度。
以是英语体系固然可以经由过程赓续的造新词来应对文明成长,然则新词越来越多自己便是一个问题。
人的脑子是有限的。
只要人类文明还局限于人这个物种,还受到人在生物属性上的限定,那么英语的这种成长方式,瓶颈是伟大的。
这导致了一个什么环境呢。
导致如今年夜多半英语单词英国人本身都不熟悉
这么年夜的词汇量,通俗人基本弗成能记下来。适才说了通俗英国人的词汇量是4万左右
年夜概是英语总体词汇量的百分之二左右
当然这些都是常用的词汇,日常生涯倒也没什么问题
然则通俗英国人的文化程度也就只能日常生涯了
你要跟他们聊一聊细分专业,科技前沿,星辰年夜海的话题,就纷歧定能听得懂了
假如将来人类文明的成长必要年夜量通俗人的均匀常识文化程度再晋升一个台阶,靠这些使用字母语言的群体是很难做到的。
并且在这些文明系统里面,当代跨学科的交流变得好不容易。分歧学科的思惟很难直接产生碰撞,由于基本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交流之前得先把这个学科的词汇背一遍。
好比说动物学家A向物理学家B谈起一种有趣的动物:
Parastratiosphecomyiastratiosphecomyioides
然后B很可能会一脸茫然。
这很正常,你不深刻研讨这个学科,可能一辈子也打仗不到这种繁杂的动物名词,两边很难交流
那么汉语呢。能不克不及自在的应对文明爆发呢。
|汉字的逆袭
起首汉语的根本单元是字,字可以自由组合成词。每个汉字都有本身自力的意义,对应英语系统里的单词。
应对文明年夜爆炸,汉语系统不必要造新字,只必要拿本来的字进行分列组合成一些新的词就搞定了。
以是固然汉字数目也在增加,然则增加速率远远低于英语词汇量
从先秦到十一世纪,笔墨数目是4000多个,到了三国时期,到达18000余个,到北宋到达3万多,到当代,汉字总数也不外8万多
从商朝到如今,使用最频仍的焦点汉字,不跨越300个
学会这300个字,日常生涯没问题了。
而《当代汉语常用字表》则是有3500个汉字,这些汉字可以或许笼罩当代主流文本的99.48%的篇幅。
也便是说,学会3500个常用字你已经可以在分歧的学科之间遨游了。
3500个汉字有这么厉害吗。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3500个字,仅仅两两配对来组词,就可以构成1000万个以上的词语。假如再加上3个字出词,4个字的词,那么分列组合可以达千亿之巨。
好比上上文提到的谁人繁杂无比的动物名词
Parastratiosphecomyiastratiosphecomyioides
那么这种动物到底是什么呢,翻译成汉语便是:水虻(meng 第二声)
但凡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看着字面意思猜猜就能年夜致猜到是个什么动物。
以是在汉语系统下的学者,纵然分属分歧学科,也可以高兴的进行无障碍交流。
可以说汉语的扩大才能长短常失常的。
汉语自己,便是星辰年夜海
失常的扩大才能+占用较少的年夜脑资本(不消去背几万个单词),使得汉语在应对新事物的成长方面手到擒来。
19世纪的日本,就最先应用各类汉字组合,对来自西方的新兴事物进行了描写。
好比说“市场”,“哲学”,“服务”,“生理学”。。。。。等等,《汉语外来词辞书》里面就收录了800多个来自日本的外来词。
这些词都发明于日本从古代国度迈向当代国度,年夜量打仗西方事物的过渡时期。
我们发现,描写这些从来没有在东方天下里呈现过的事物,基本不必要发明新的汉字,你只要从新组合一下现有的汉字就可以了。
这里面乃至有许多词语原来就出自中国的古汉语,连从新组合都不必要,只是被日本人从新赋予了新的寄义罢了。
就在清末平易近初的中国精英们还在狐疑汉语的出路的时刻,日本人早已率先领会到了汉语的美好与壮大。
以是在扩大性的对照上,汉语对英语的上风是压服性的。
这原来已经足以决议人类同一语言的选择
然而汉语的上风还不止于此
除了扩大性,汉语的第二年夜上风是思维速率快
通俗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统共可以构成2900个声音。
英语与通俗话相比则分歧,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子音,以是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跨越20×20=400个。
描写一个事物,由于汉语读音丰硕,可能只必要发一次音就办理问题,而英语由于读音短缺,必要反复发几回音能力描写清晰。
以是汉字只必要设计成单音节笔墨就搞定了,极其简洁。而表达一个雷同意思的英文单词,可能就要包括好几个音节。
用汉字思虑问题,思维速率极快。一个汉字读出来仅仅是一个音节,而这个汉字自己又包括了完备的意义,乃至不消读就能看出来
季羡林老师就说过一个概念:一句话用英语表达常常必要一分钟,而汉字则只必要5秒。
以是用汉语交流,沟通效力更高,更利于人类运动中的相互协作。
汉语的第三年夜上风是传承稳固。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笔墨,其意义古往今来一脉相承,使得通俗中国人稍加进修就可以懂得古文,见闻广博。
于是文明不容易呈现断层,文明的结果可以获得更好的积聚。
而本日的通俗英国人,面临古英语只能束手无策。
恰是这些压服性的上风,使得汉语具备了壮大的韧性,在其背后文明险些坍塌的暗中期间依然可以或许保持下来。
那么汉语为什么会具备这些上风。
|汉字的真正实力
汉字曾经被许多外国人以为是一种单纯的象形笔墨,汉语也一度被称为婴儿语言。意思便是汉语异常原始,简单,短缺内在,这个笔墨体系是婴儿程度。
象形字确切很原始,单纯的靠象形字去描写事物,就和靠画画描写事物差不多,很容易呈现词汇不敷的环境。
成果年夜多半原始的表意笔墨,都逐渐进化成了表音笔墨(拉丁文的泉源便是两河道域楔形笔墨)。抽象的字母进行分列组合,能力提供足够多的词汇来描写事物。
以是拼音笔墨相对付单纯的表意笔墨来说,确切可以说是先进的,也确切对人类汗青的成长做出过异常杰出的进献。
而我们习气把汉字归为表意笔墨这一类。
如许看起来,说汉语是婴儿语言在逻辑上彷佛是对的。
现实上汉字基本就不是单纯的表意笔墨
汉字系统里有一个紧张的构成部门:形声字。他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此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现事物的种别而另一个表现事物的读音。
形声字是汉字里面最紧张的造字方式,年夜部门的汉字既表意又表音。
我们看到一个汉字,可以经由过程形旁的形态推想他的意义,又可以经由过程声旁来推想他的读音
好比这几个字:
抓、骑、闻、材、斧
以是一个汉字里面就可以承载三类信息:
一维的声音;
二维的形态;
以及从形态推想出来的意义;
而一个字母单词只能承载一类信息:声音。这个声音所代表的意义,是靠死记硬背强行接洽起来的。
是以,汉语是三维语言,每个汉字反响出来的信息是立体的,以英语为代表的拼音语言只是一维语言,每个单词只能反响单调的线性信息。以是:
汉语是这个天下上独一的形音语文,领先其他拼音语言两个维度
这便是为什么英语必要经由过程增长词汇这种死板的方式来应对文明成长,而汉语只需稍作调整,就足以承载文明的爆发。
只要我们稍作相识就会发现,汉语基本就不是什么婴儿语言,而是历经七千年进化出来的人类语言的最高形态。
以前我们为了学好英语,每每建议去习气英语思维。从进修语言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然则从思维模式的角度来说,汉语思维改变为英语思维是一个伟大的倒退。
可以这么说:汉字没有被稀里糊涂的丢进垃圾桶,既是中汉文明之幸,亦是人类文明之幸。
人类文明想要再进一步,就必要年夜幅度晋升全人类的均匀文化程度,必要更普遍的跨界深度协作,同时欢迎更激烈文明爆发。
只有汉语能承担如许的义务,以是把文明汉语化是人类独一的选择
遗憾的是语言自己的优秀水平并不克不及在短期内转变人类文明的走势,字母垃圾们不会认可本身的后进与低效。
我们只能靠中汉文明自身的苏醒和成长,一步一步的夺回属于本身的器械。
不外这一天是值得等待的,由于本日中汉文明的背后,是一个壮大的中国,不再必要面临百年前的摇摇欲坠的场合排场。
信任在不久的未来,天下将有机遇领教汉字的真正实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