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后霜之谜制冷制热新革命
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空气能技术应运而生,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期有关空气能后霜现象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围绕空气能后霜这一现象,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以期为广大读者揭开这一谜团。
一、空气能后霜现象
1. 定义
空气能后霜现象,是指在空气能热泵制冷或制热过程中,室外温度低于0℃时,空气能设备冷凝器表面出现霜层,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停止工作。
2. 形成原因
(1)室外温度过低:当室外温度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冷凝器表面,形成霜层。
(2)设备设计缺陷:部分空气能设备在制冷或制热过程中,冷凝器表面散热不良,导致霜层迅速增长。
(3)空气能设备运行时间过长:长时间运行会导致设备内部结霜,降低设备性能。
二、空气能后霜现象的影响
1. 能效比降低:空气能后霜现象会导致设备散热性能下降,从而降低能效比。
2. 设备寿命缩短:霜层增长会加重设备负荷,增加设备磨损,缩短设备寿命。
3. 能源浪费:空气能后霜现象会导致设备运行效率降低,增加能源消耗。
三、应对措施
1. 优化设备设计:改进冷凝器表面散热设计,提高设备散热性能,降低霜层增长速度。
2. 选用高效除霜技术:采用高效除霜技术,如热力除霜、电加热除霜等,及时清除霜层,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合理调整设备运行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运行,降低设备内部结霜风险。
4.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空气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空气能后霜现象虽然给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带来了一定挑战,但通过优化设备设计、采用高效除霜技术、合理调整设备运行时间以及定期维护保养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这一现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空气能设备将在节能减排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华,李明. 空气能热泵技术及其应用[J]. 冷暖空调,2015,45(6):1-4.
[2] 刘强,王磊. 空气能热泵除霜技术研究[J]. 热泵技术,2018,9(2):28-31.
[3] 陈思,李晓光. 空气能热泵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J]. 低碳技术,2019,8(4):45-48.